
2023-01-11
腾讯网 2023-01-11 21:58:18
春节临近,许多人开始着手为辛苦一年积攒的收入寻觅一个安全可靠的“归宿”。
对于风险偏好不高的人来说,存款产品是他们的首选。尽管利率下行趋势延续,但追求稳健收益的人群依旧将目光瞄准大额存单。
并且,不少银行为了在“开门红”营销旺季揽储,精心推出了新春特别款大额存单,仅在1月份进行销售,为这场“开门红”营销战注入了更多活跃因素。
【资料图】
在双方的充足准备下,新年伊始,新一轮大额存单“抢夺战”如期拉开帷幕,很多银行的大额存单迅速出现售罄情况。
看上去,大额存单的火爆一如既往。然而,《金融时报》记者在近期实地走访了北京及周边多家银行的服务网点后发现,火爆的背后,也有一些不同以往的两极分化。
三年期大额存单销售速度最快
《金融时报》记者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岁末年初,银行发行的大额存单期限较为丰富,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九个月、一年、十八个月、两年、三年、五年等期限的大额存单均有销售。
其中,五年期大额存单发行较少,三年期大额存单最受欢迎。部分银行表示,因为利率较三年期没有竞争力,已经很久没有发售过五年期大额存单了。
事实上,为了备战“开门红”,1月份往往是银行大额存单供应量最为充足的时候。
尽管如此,居民想要买到心仪的大额存单依旧不易。
最为火爆的三年期大额存单不仅要拼速度“抢”,而且,部分银行还设置了金额不等的起存门槛。例如,工商银行的起存金额为30万,建设银行为50万。
在调研中记者还发现,尽管大额存单利率在下降,甚至比利率上浮后的同期限定期存款并没有明显优势,但居民依旧对大额存单、特别是三年期大额存单的购买热情高涨。
“基本上都是一开售,很快就卖完了,你现在来问肯定是晚了。”日前,《金融时报》记者在北京某国有大行网点向客户经理咨询三年期大额存单购买时被告知。
并且,记者还发现,由于三年期大额存单咨询购买的居民较多,为此,有银行一线营销人员甚至数天前就开始在微信朋友圈进行发售“预告”。
记者询问多家银行,均表示三年期大额存单在发售之初就被抢购一空。“北京地区这么多网点,竞争太大了,上周我们只分到300万的(三年期大额存单)额度。”某国有大行支行网点客户经理告诉记者。
与三年期大额存单迅速售罄不同的是,其他期限的大额存单销售相对较慢。目前,大多数银行一年期、两年期等期限的大额存单仍在销售,仅有部分利率较高的其他期限大额存单也显示售罄。
对此,业内专家表示,三年期大额存单利率较其他期限有显著优势是其销售火爆的重要原因。“虽然是三年期,但存单可以转让,所以在流动性上也有优势。”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投资需遵循理性观念
尽管大额存单“一单难求”的情况仍然存在,但是也不乏有居民在大额存单利率连续走低后开始将目光转向其他类型的金融产品。
随着利率的下降,以往偏向购买大额存单的居民也开始出现分化:一部分居民仍坚持购买大额存单,而另一部分居民则开始尝试找寻新的替代产品。
这一点在《金融时报》记者走访银行网点时也有体会:不少网点客户经理在大额存单之外,推荐了其他较为稳健的金融产品。
这也体现出目前的发展大趋势——在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等存款类产品利率持续走低的情况下,银行为了留住稳健型投资者,也为了帮助投资者树立理性的投资观念,往往会引导投资者进行多元化投资。
“存款利率很难跑赢通胀水平,对于风险承受能力不高的稳健型投资者来说,需要均衡配置资产,除了存款之外,还可以考虑货币基金、银行现金管理类产品、中低风险的固收类产品、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债券基金等。”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表示。
业内专家表示,从目前情况看,市场无风险利率下降是大势所趋,居民需要对此有清晰的认知。“对居民个人而言,如果资产配置中中长期存款较多,那么收益可能有所下降。居民应平衡好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如果希望获得较高的收益,那么必须承受较高风险;如果不希望承担较高风险,那么应该接受较低的收益。”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是追求稳健的收益,那么居民在存款之外,可以适当配置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及货币基金等。
2023-01-11
2023-01-11
2023-01-11
2023-01-11
2023-01-10
2023-01-10
2023-01-10
2023-01-10
2023-01-10
2023-01-10
2023-01-10
2023-01-10
2023-01-09
2023-01-09
2023-01-09
2023-01-09
2023-01-07
2023-01-06
2023-01-06
2023-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