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3-31
兔说热剧 2023-03-31 00:07:04
从春节期间《狂飙》爆火,到《回响》《他是谁》引发热议,2023年多部刑侦剧掀起了一股收视狂潮。刑侦剧以环环相扣、充满悬疑的故事设计激发大众的猎奇心理,让电视机前的观众化身为“福尔摩斯”,猜测剧情走向、预言人物命运成为观众茶余饭后乐此不疲的谈资。但与此同时,观众却对这些剧中几位主角的感情线充满质疑,特别是在《回响》中,大量夫妻生活与夫妻关系的场景展现让观众一度怀疑这部剧是情感剧还是刑侦剧。
(资料图片)
那么,在以案件为主导的刑侦剧中加入主角的感情线是否有必要?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看看为什么观众会对这几部电视剧的主角感情线不断吐槽。
CP感尽管只是观众的一种单方面的主观感受,但无可否认影响着观剧体验,自然也就影响到电视剧的风评。电视剧是虚构的,需要观众建立信任,只要先让观众相信剧中的人物关系是真的,才能让人相信故事是也是真的,CP感不强,观众便会会失去对电视剧真实性的信念感。观众之所以感觉剧中男女主角CP感不强,无外乎两种情况:
一是男女演员外形、气质不够般配,如《罚罪》中黄景瑜饰演的常征与林一霆饰演的纪念。
不过,很显然的是,无论是《狂飙》中的张译(安新)、李一桐(孟钰),《回响》中的宋佳(冉咚咚)、王阳(慕达夫),还是《他是谁》中的张译(卫国平)、陈雨锶(聂小雨),这三对在外形和气质上都是很般配的,所以不属于这种情况。
那么,他们的CP感不够强,主要是第二种情况—受演员自身经历的影响,如果剧中的男女主角有已婚人士,观众自然不会有多少CP感投射到角色身上,即便有,也会很少。因为电视剧需要观众移情,但观众需要的是能从剧中磕到剧外的荧幕情侣,如果一方结婚了,自然满足不了观众的情感投射。张译给人的形象太正了,让45岁已婚的张译跟26岁的陈雨锶在剧中谈恋爱,总觉得不是他该做的事情,所以也自然而然觉得不是卫国平该做的事情。
CP感不强只是让感情线会被吐槽的外因,因为演员是可以选择的。但是如果感情线的设定与主线案情关联不大,还占有大量戏份的话,无疑就会有多余之嫌了。
从故事上来说,《狂飙》安新与孟钰,《他是谁》卫国平与聂小雨的感情线倒还中规中矩,戏份不算多,且两部剧中孟钰被绑架的情节以及聂小雨被强奸、被绑架的与主线案情也交集在一起,《狂飙》孟钰与安新感情的无果而终以及《他是谁》中卫国平对聂小雨感情的矛盾则是更加体现了安新、卫国平作为完成警察使命而笃定的信念,让二者的形象更加饱满;
但在《回响》中,冉咚咚与慕达夫的感情线则确实有点“过”了,不仅有大量夫妻当下生活的展现,还有对年轻时候的回忆,而夫妻二人的情感生活既与案情本身毫无瓜葛,也没推动案件发展,反而让冉咚咚形象的塑造大打折扣,白天心思缜密的女刑警,到了晚上就变成了又作又神经质的妻子,让人对冉咚咚作为警察应具备的理性、理智产生怀疑。
90年代中后期到本世纪初的几年,TVB刑侦剧佳作频出,但无论是《刑事侦缉档案》1、2、3、4系列、还是《鉴证实录》系列、《陀枪师姐》系列,无疑例外的都融入了感情线,而且感情的戏份还并不少。这些刑侦剧基本上采用双线并进的叙事结构,主线为案情进展,复线便是男女主人公的感情线。剧中的演员,当时大多都是20到30岁的之间的年龄,有的甚至是第一次出演电视剧,充满活力的俊男靓女,观众看的第一眼就便觉得特别的般配。
在故事展开时,感情线与案情交织在一起,男女主人公深度融入到故事主线中:或是男女主人公直接经历、参与案件,成为其中的嫌疑人、目击者,或是他们的感情在案件的追踪中产生矛盾、化解矛盾、不断升温,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状态,基本上每破一个案子,感情就会更进一步。这些TVB黄金时代的刑侦剧产生了陶大宇、郭可盈,古天乐、萱萱,林保怡、陈慧珊,欧阳震华、关咏荷等家喻户晓的荧幕情侣,而与港剧相比,内地刑侦剧很少产生荧幕CP。
《陀枪师姐》关咏荷、欧阳震华
《刑事侦缉档案4》宣萱、古天乐
《刑事侦缉档案1、2、3》陶大宇、郭可盈
《鉴证实录1、2》林保怡、陈慧珊
因此,从90年代港剧刑侦剧的成功可以看到,感情线绝不是刑侦剧的鸡肋,警察也是人,也有着七情六欲,感情线的设定能够为故事加分而不是减分。当然,至于感情线如何设定,演员如何选择,就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了。
2023-03-31
2023-03-30
2023-03-30
2023-03-30
2023-03-30
2023-03-30
2023-03-30
2023-03-30
2023-03-30
2023-03-30
2023-03-30
2023-03-30
2023-03-30
2023-03-30
2023-03-30
2023-03-30
2023-03-30
2023-03-30
2023-03-30
2023-03-30